建成全省首个企业服务中心,办理时效同比提速80%;深化改革,让社区工作者从常坐办公室到多跑居民家,每天至少4小时到居民身边服务;聚焦民生问题解决,幸福食堂、电梯加装、学生教室空调全覆盖等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自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大冶一体推进深学、细查、真改,把党员干部的“服务指数”转化为“发展指数”,把一线“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幸福账单”。
学习入脑入心 责任压实“立规矩”
着力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大冶不断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大冶市灵乡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研讨
用“案中人”点醒“梦中人”。6月8日,大冶市灵乡镇召开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特别设置“现场说法”环节。3名受处分对象结合自身经历,详细讲述违纪过程、思想蜕变及教训反思,引发强烈反响。
“上台检讨的都是身边的熟人和同事,这种‘零距离’警示比普通说教更有冲击力。”灵乡镇风桥村党组织书记纪建刚说。
“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既是活教材,更是清醒剂。”灵乡镇纪委书记陈进忠介绍,通过身边的现实案例,以贴近性、真实性和震撼力,直击党员干部的心灵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大冶市大箕铺镇把学习《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等作为重点,对照全市农村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检视反思。“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守纪律、知敬畏一刻不能停,转作风、树新风要持之以恒。”该镇党委书记张世磊说道。
大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入脑入心”。编印《大冶市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30起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坚持抓现行、抓典型、抓通报,结合违规吃喝等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第一时间点名道姓印发问题通报4期,涉及6大专项整治共25名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思想震慑。
各级党组织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主题党日等方式,深入学习讨论2700余次。杜绝研讨“走过场”,组织全市562名年轻干部围绕支点建设开展“理论大学习、工作大调研、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强党性、提能力、促发展,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的作风和能力。
实字当头 紧盯短板抓提升
坚持学“深”、查“准”、改“实”,大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如今坐办公室的时间少了,有了更多时间到居民身边跑,听意见,找问题,解决所需所盼。”大冶市朝阳社区社区工作者姜露的工作内容有了新变化:每天至少4小时,到群众身边搞服务。
市民在大冶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便民事项
朝阳社区共有6个小区,常住人口过万人。多年来,社区工作者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进行繁杂的行政事务和数据报表等工作。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大冶进一步为社区松绑:持续推行“一套基础表”改革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社区干部填报的表格由76张减至37张,部门压到社区协助事项减半。
随着减负落到实处,朝阳社区提出社区工作者每天进驻小区开展服务不少于4小时。社区党委书记陈莹说:“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让社区工作者有了更多时间驻区入户。”
大冶市企业服务中心服务窗口
为进一步解决涉企部门为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多头受理、分散服务”和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冶在成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截至目前,大冶市企业服务中心共受理业务1.89万件,办结率达99.85%,办理时效同比提速80%,满意度达99.99%。
开门搞教育 实事办到心坎上
开门搞教育,“学查改”一体推进,问题靶向整治。大冶动真碰硬出实招,推动整改整治“抓铁有痕”。
“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大冶聚焦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全市幸福食堂全覆盖、中小学生教室全部装上空调、智能监管让学生吃上“放心餐”……一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临近中午,73岁的周宝平和老伴来到大冶市东岳路街道和平社区幸福食堂,端着盛来的热汤,他招呼老伴一同坐下,准备用餐。粉蒸肉、蒸鸡蛋、芹菜炒香干……一道道热气腾腾的家常菜陆续出锅,食堂内座无虚席,大家边吃边聊,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此前,和平社区在走访中发现,许多老人因身体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照顾等原因面临“吃一顿管三顿”、吃饭凑合、无处就餐等难题。社区将幸福食堂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办理事项之一。目前,遍布大冶市的29家幸福食堂投入运营,为居民送上家门口的“营养餐”“便民餐”。
电梯加装让幸福“一键直达”。“有了电梯,我们上下楼一键直达,老小区住得也舒心!”家住大冶铜草花园小区6栋2单元的王阿姨笑着说。为切实解决老旧居民楼居民上下楼难题,该市精准施策,政府每台电梯补贴15万元,并优化审批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加装电梯既省心又省钱。截至目前,大冶市已累计完成174部电梯联合审批,其中108部电梯已竣工投用。
监管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各学校食堂情况
聚焦“校园餐”食品安全问题,大冶市主动作为,压实责任,建好用好大冶市中小学校“数字食堂”监管平台,推动实施“人工管”到“数字治”、“源头控”到“全程检”、“政府管”到“大家管”。校园餐价格同比下降5%、投诉量减少50%、群众满意率提升至96.12%。
大冶东风路学校学生在食堂有序排队打饭就餐
随着学生夏季运动强度和频次显著提升,叠加持续高温天气,“教室太热了”成为师生、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社会各界对安装教室空调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冶市委、市政府对此迅速响应,将实现“中小学空调全覆盖”确定为2025年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全力推进落实。投入资金3300万元,新装空调3072台,短短4个多月,全市75所中小学实现空调全覆盖,“清凉工程”赢得师生、家长的交口称赞。
一线解难题 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干部沉在一线,干在一线。
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大冶市将作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以作风建设成效护航企业、项目高质量发展。
干部坐窗口,服务零距离。大冶大力开展“一把手”跑流程活动,13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边体验、边查找、边整改”,发现并解决高频问题15个,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干部多跑腿,群众就少跑路。大冶市医保局在黄石地区率先探索实施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参保职工无需提交材料或线下申请,系统自动审核后直接将津贴发放至个人账户,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即时兑现”。
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服务专员与企业负责人沟通,现场解难题
在大冶市姜桥制氢工厂内,绿色电能正源源不断地将水电解成纯度为99.999%的绿氢。这里是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也是大冶绿色转型的“心脏”。同类型项目建设周期需要2年左右,大冶通过转作风,优服务,推动项目提前半年投产,刷新纪录。
切实转作风,当好“服务员”。大冶市政府办派驻氢能指挥部负责人周华和同事把学习教育的检验战场放在项目上,以实干实绩为先,和企业一起冲在一线。
还地桥镇党委副书记乐卫民说:“过去半年,我们跑了渤海科技28次项目现场,坚持问题不过夜,盯着问题一个个解决。”针对企业和项目落地中的堵点痛点,该镇推动建立领导班子下沉一线机制,将“查”的触角延伸至服务企业的前沿,将“改”的成效体现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上。
楚味园食品有限公司是还地桥镇重点引进的临空食品企业,投产初期面临招工难问题。在走访了解之后,该镇经发办主动与企业对接,组织召开3场招聘会,设置固定招聘宣传点位,帮助企业解决了60余名工人的用工缺口。“没想到党员干部比我们还着急,学习教育让他们的服务意识更强了。”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淬炼过硬作风强担当,强化为民情怀谱新篇。大冶市将锚定“冲刺千亿市 奋进五十强”目标,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继续狠抓作风建设,锤炼硬作风,拿出真担当,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记者 万经煌 通讯员 吕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