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味道”抢占“鲜”机的奥秘

09-02 16:08  

清晨的洪湖岸边,薄雾未散,藕农们将一筐筐刚起水的藕带抬上岸,水珠顺着藕节滚落。数公里之外,华贵食品的仓库已亮起冷白的灯,扫码枪“滴滴”作响,装箱、贴单、过磅、入框,一气呵成。一大早,一辆印有“极兔速递”的生鲜快递货车缓缓驶离。

近年来,随着荆州“快递进村”工程的推进,全市1476个行政村已建设村级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站1341个,实现农产品主产区的快递服务100%全覆盖。同时,顺丰、京东、中通等头部快递企业纷纷布局“产地仓”,加快推进从“田间”到“舌尖”的高效直达。

荆州顺丰构建起了覆盖8个营业部、70多个乡镇网点的生鲜快递网络。在监利市小龙虾批发市场,顺丰设置的专属揽收点与餐饮企业、电商平台无缝对接,形成“捕捞—预冷—打包—运输—派送”的全链路闭环。

“凌晨3点捕捞,4点送达乡镇网点,6点从县城出发,12点16分专机从鄂州航空枢纽起飞,48小时内东三省的消费者就能收到活蹦乱跳的监利小龙虾。”顺丰监利片区负责人用一个时间轴里勾勒出小龙虾的极速旅程。

创新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的流通革命

荆州生鲜快递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的强力支撑。2023年,荆州市全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全面打通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

荆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2025年荆州市农村寄递物流村级服务网点提档升级任务分配表》,更是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水平。

在政策引导下,市场主体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江陵县通过“快快合作”模式推进快递进村,入选全国快递电商协同发展示范县。

石首市采取“客货邮融合”模式投入100辆新能源公交,推行“快递+电商+农户”模式,助力农产品上行。

松滋市充分利用“邮快合作”进村模式,进一步打通消费品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荆州快递业辐射鄂西南(湖北日报记者 刘曙松 摄)

随着生鲜物流的快速发展,荆州的农产品供应链正在经历从“初级农产品”向“标准化商品”的转型。快递企业对运输时效、品质稳定性的严格要求,倒逼上游农业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进行标准化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满足快递“易包装、耐运输”要求,莲藕加工企业对莲藕进行“净菜化”预处理,“去皮切段+真空包装”,损耗率大幅下降;葡萄种植户、小龙虾养殖企业引进智能化分拣线,实施“标准化”“规格化”分级。

当快递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搬箱子”,而是深度嵌入到田间地头,它所扮演的角色,就从一个履约工具,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从晨曦中的鱼塘到夜幕下的餐桌

从偏远的土家山乡到繁华的都市商圈

荆州生鲜快递

正在书写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传奇

当一箱箱印着“荆州味道”的包裹发往全国

它们承载的不仅是鲜活的农产品

更是一个农业大市

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梦想

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正在江汉平原徐徐展开


来源:荆州晚报

编辑:孙弋雯

二审:黄韶光

三审:吴东来

相关阅读